研討會探討香港在太空相關科技產業的潛力 | 推動新太空經濟
在香港工業總會於其官方 Facebook 頁面發佈的照片中,政府官員、學術界學者及商界領袖於 8 月 1 日在香港舉行的「翱翔太空.2025年8月1日,香港工業總會在其官方Facebook頁面發佈的照片。
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一個研討會上被促請進行體制改革和設計管治策略,以充分利用香港發展新太空經濟所釋放出來的機遇。
香港工業總會與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國際事務學系於星期五舉行研討會,討論有關香港新太空經濟發展前景的研究報告,出席者包括政府官員、學者及商界領袖。
「工業(創新科技)專員葛明在研討會的開場致辭中表示:」香港要推動科技和產業創新,就需要加強科技商品化,讓香港目前的利基轉化為經濟成果--優化我們的經濟結構,推動I&T(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實現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香港工業總會在其官方 Facebook 頁面發佈的這張照片中,政府官員、工業署署長(工業及科技)葛明在一個名為 "Soaring into Space:2025年8月1日,香港工業總會在其官方Facebook頁面發佈的這張照片中,政府官員、工業署署長(工業及科技)葛明在一個名為「翱翔太空:探索香港新太空經濟的工業機遇」研討會上發言。
香港工業總會在其官方 Facebook 專頁上發布的這張照片中,政府官員、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策略研究)李立帥在一個名為 "翱翔太空:2025年8月1日,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策略研究)李立帥在一個名為「翱翔太空:探索新太空經濟為香港帶來的工業機遇」的研討會上發言。
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策略研究)李立帥補充說:「這份報告實際上突顯了香港在太空科學和工程人才以及金融和法律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香港可以通過公私營大學的合作以及在創新和研究方面的投資來充分利用這些優勢」。
報告指出,新太空經濟代表著一門新的經濟學科。各種太空相關技術的商業化可產生重大且長期的經濟與社會影響。舊有的觀點--即太空相關技術僅與基礎科學和軍事目標相關--可以摒棄了。
報告指出,香港應優先發展核心太空技術,例如衛星、無人機、感測器、精密及精益製造,以及機器人技術設計。太空技術亦可應用於新材料科學研究、精準農業和都市農業,以及生態管理和環境技術。香港應利用其在法律和金融方面的專長,探討如何為太空相關企業提供國際爭議解決和融資服務。
工總主席莊子雄認為,太空經濟的發展可以提升製造流程,帶動香港先進工業的發展。
"透過官、產、學、研及投資界別的合作,香港應在新太空經濟的全球價值鏈中佔一席位。他說:「我們促請政府制定專門的太空經濟發展政策。
報告亦強調香港在發展新太空經濟方面所面對的限制和挑戰。香港很多年輕的專業人士不考慮投身工程和基礎科學領域,而香港多所一流大學也沒有足夠的誘因和支持來推動太空相關技術的商業化。
報告警告說,中美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美國對中國公司的潛在制裁,可能會使香港的科技公司和企業家不願涉足太空相關產業。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國際事務學系講座教授何達基表示,香港可借鏡美國太空商務辦公室及新加坡太空科技及工業辦公室所建立的模式,促進更多跨部門協調及跨界別合作,以發展新太空經濟。
報告指出,特區政府可以考慮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或辦公室,負責領導和推動與太空新經濟發展相關的倡議。
"太空經濟不只是航天和太空研究與發展方面的事情。與太空經濟相關的科技應用及科技服務,是香港再工業化的大好機會。將太空科技與實體經濟聯繫起來是非常重要的。
報告也建議香港與中國大陸進行跨境合作。香港特區應與海南省和廣東省陽江市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這兩個地方是國家商業火箭和衛星發射基地所在地。此外,特區亦應尋求與廣東省南沙區建立更緊密的關係,該區是內地商業航天及衛星發射服務公司中科院空間所的研究基地所在地。
"https://www.chinadailyhk.com/hk/article/617180"